對我而言,家風不僅是一句句口耳相傳的教誨,更是一段段行走中的紅色記憶。自孩子記事起,我便帶著她定期踏上尋訪革命圣地的旅程。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追溯,更是對家族信仰的堅守和傳承。
2019年夏,我們帶著不滿1歲的娃前往韶山。這里是中國革命的搖籃,是無數(shù)先輩追求自由和解放的起點。定格第一張合影,有了這份對偉人的敬仰和對革命精神的初步感知。
2020年,我們的腳步邁向了楊開慧故居。楊開慧不僅是毛澤東的妻子,更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推動者,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偉大女性的堅韌與犧牲。
2021年的疫情,我們不得不暫時停下腳步。但在家也沒有中斷孩子的紅色教育學習,爸爸通過繪本、卡片及網(wǎng)絡(luò)等資源,帶孩子了解了許多關(guān)于國家、關(guān)于英雄的知識和紀錄片,讓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愛國,什么是責任。
2022年,爸爸推著寶寶車,帶孩子一起參觀了遵義會議舊址。雖然路途有些艱難,但在館內(nèi),我們仿佛穿越了時空,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在那段艱難歲月中的英勇與智慧。
2023年,廬山會議紀念遺址成為了我們的目的地。在這里,孩子不僅了解了廬山的美景,更深刻體會到了新中國建設(shè)初期的艱辛與不易。
2024年,我們走進了江西萍鄉(xiāng)安源路礦工人紀念館。這里是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,是革命火種點燃的地方。外婆用自己的切身體會,回憶了礦工深井挖煤的不易,也講述了無數(shù)革命先輩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付出的巨大犧牲。
2025年,我們一起到了常德市博物館。爸爸和孩子摸著常德會戰(zhàn)館內(nèi)的浮雕手印,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戰(zhàn)火紛飛的年代,看到了無數(shù)將士為了國家的未來而英勇奮斗的身影。
作為母親,我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。帶孩子去革命圣地,不僅是為了讓她了解歷史,更是為了讓她感受精神,傳承家風。我相信,這些紅色記憶將永遠照亮我們一家人的前行之路,也愿意一直堅持下去,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!
供稿丨宣傳部 湯雪
一審丨宣傳部 陳穎
二審丨宣傳部 李晶
三審丨宣傳部 周陽
醫(yī)德醫(yī)風和醫(yī)藥領(lǐng)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舉報:
一、電話:0731-85667861
二、電子郵箱:zxyyjw308@126.com
三、信息平臺:長沙市中心醫(yī)院官網(wǎng)
四、郵寄地址:長沙市韶山南路161號長沙市中心醫(yī)院安全辦,郵編:410004
五、來訪接待:長沙市中心醫(yī)院安全辦辦公室